2月16日,齿轮易创COO刘雨晴受竞合“攻疫”公益创业直播课邀请,向数千名创业者分享教育企业战“疫”干货,与众多教育从业者共度时艰。
2020年春节前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国,线下企业分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教育也迎来了新年的“至暗时刻”。1月27日起,“延期开学”, 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等调控政策相继出台,随后,众多省、市教育部门也针对疫情叫停线上教育机构业务……
刘雨晴表示,总览疫期的一体两面,疫情加速着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让互联网发挥出潜藏的经济价值。从齿轮易创服务过的企业来看,数字化程度较高的教育企业受到的冲击会更小一些,他们恢复生产的抵抗力会更强一些。
如果把线下教育企业也看成一条生产线,疫情期间,我们可以看到从内部生产这部分,大家整齐划一的向线上迁移,远程办公,拉微信群或者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更深入的管理。在外部交换这一部分,一些有线上业务的企业着力点在数字化营销,在线上流量红利期,收割更多用户,多数的线下教育企业措手不及的利用免费的直播平台开课,提高课程质量是这些企业长期思考的问题,来留存用户,提高口碑。
教学质量为永恒KPI
互联网的很多玩法在教育行业是行不通的,教学质量是教育行业恒常的KPI。就当前行业状况来看,优质的教育资源依然相对匮乏,而且大量的优质资源其实并没有被信息化,这导致线上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加稀缺,已有的信息化的资源与教育分散还没有进行体系化的管理。
教育企业做线上布局需要更多的思考如何打造优质的教学内容,其次是用户获取和口碑维护。第三点是规模化和复制。整个教育行业的商业模式更多面向的是家长,用户体验面向的是孩子,这导致企业线上输出内容的把控和用户之间的交互的运营难度就会很大,所以即使是一些线下的机构往线上转型的时候,也要去思考获客和持续的裂变到底应该从哪些场景去切入。第四点是同质化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因为教育行业前几年的同质化竞争就已经很激烈了,那经过这波疫情之后,很多企业如果都会去转到线上的时候,一定是给企业带来了很多机会,所以对于长期真正在教育行业的企业来说,互联网或者线上这样的一套工具,它一旦出现了以后就不会再消失了,企业就必须去做出改变。
产品思维赋能教育线上化
产品思维是去思考如何去打造一款服务,从打造一款服务转化到如何打造一款或多款的产品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业务。以有形或者是服务的形式的产品为中心,包括用户选择我们的用户行为分析,包括我们的用户产品形式,内容体系,界面的交互设计我们的营收模型,市场策略包括人才匹配服务体系,你整个运营的数据收集产品的迭代方式,还有你的人才激励等等,是一个非常综合的体系,任何一个必要环节的缺失,一定都不是真正的产品化。
刘雨晴认为,教育企业的产品思维应用首先要去定位明确用户群体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点是去梳理自己的业务,打造MVP所谓的最小可行性产品。第三点就是结合内容运营还有技术数据打造完整的闭环。
用产品化的思维去思考业务,会从四方面利好企业发展。第一个是规模化,所谓的规模化就是产量越大的时候,生产成本可能越低,虽然企业在产品化的前期投入会比较高,但它更容易规模化,产品成本如果摊到单个用户的身上,其实是非常低的。第二就是品质。企业第一步可能去挖掘80%用户的20%的共性需求来开发产品,将更多的投入去聚焦到核心需求上,这样就更容易保证品质,再通过一些标准化的个性功能,满足更多人的需要,扩大用户群。第三,产品化的方式可以帮助企业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因为整个互联网环境其实是一个相对来说变化较大的环境,和传统的业务不一样的地方是互联网永远是基于客户需求而不断变化。第四点是提升企业的竞争壁垒,在品牌差异化等维度都会让企业脱颖而出。
企业产品化基础设施
疫情之下,很多教育企业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这些企业业务产品化之后,至少不会让他们的业务完全停掉。对此,刘雨晴分享了两个典型线下教育企业产品化案例,他们的产品化布局将疫情对自身业务的影响降到最低。齿轮易创正在帮助很多教育客户度过疫期,通过产品技术去帮助企业优化和重构业务。
智能线下早教中心通过内部的信息化系统,打通用户课程、运营管理,实现他们的灵活化和智能化,搭配软硬件的结合,可以做更好的体验。刘雨晴介绍道,齿轮易创打造的整套系统中,包括了很多功能:客户管理,学员管理,销售管理,课程管理和活动管理,门店设置。现在这个系统,能够维持员工基本的工作协同。
智慧校园项目更多的是面向公立院校,目前很多学校的信息化水平极其有效。齿轮易创帮助北京的一些中小学做教学管理系统,这里面通用型的产品还是比较多的,比如行政会议、教育网盘、在校沟通、校园日历和自然申请等等,另外我们会帮学校去做线上的统一内容管理的课件模板,保证教师对外输出的这些内容具有统一的品牌性,还可以帮助老师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可以帮助他们将这些课件的知识积累出来,可以做到知识积累以及技术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