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河南省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起步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关键之年。”今年5月,在2019年全省电化教育工作会议上,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刁玉华如是强调。
9月,河南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实施意见》,重点提到了要持续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开展差异性和个性化教学与指导;要推动教师利用智能化教育工具和系统解决复杂教学问题,探索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教学应用。
精准教、个性学,减负增效、因材施教,教育信息化的成果正体现在每位老师和学生的日常教与学里。
个性化作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痛点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存在大量的无效重复训练或超出学生自身难度范围的训练。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科大讯飞和北师大一起统计了过去35亿次同学的作业,发现学生们60%的作业都是无效重复作业。”
如何对每个学生进行精准的学习内容推荐?如何看清学生所需要的、真正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和成长?人工智能正在让它变成现实。
在洛阳三中,高一和高二数学正在使用个性化学习手册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一般是周日考试,周三发放手册,老师使用教师讲义来讲评,然后把手册布置成作业来做,并回收检查。洛阳市龙城双语初级中学的九年级数理化三科,每周五会留一个小时的固定时间来安排手册练习。学生们用起来十分顺手,纷纷把它当做考前的主要复习材料。洛阳市华洋国际学校的数学老师也特别认可个性化学习手册,把它融入了日常教学,统一布置、统一练习,并利用晚自习检查和讲评。
在洛阳东方外国语学校和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宜阳分校,个性化学习手册目前已经全覆盖七、八、九三个年级的数理化三科。除了统一布置和检查外,学科老师、班主任还会与家长就学生的个册使用情况进行沟通,确保实际使用效果。
个性化学习手册是一本可以实现“私人定制”的作业册,利用人工智能推荐个性化学习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知识薄弱点,由学情分析、错题整理和解析、个性化推题等几部分组成,可以为学生分析错题,并提供个性化的复习作业补缺补差。
个性化学习手册
把这样一个看上去十分智能、“高大上”的新型科技产品,当成日常作业来使用,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非常好!既能帮助学生们整理错题、减少时间,又能针对每个学生给出有对应知识点、考点的练习,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这个错题本给学生一对一的特别关注与服务,让学生及时得到反馈,并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举一反三。”“错题本是基于网络时代大数据,针对学生知识漏洞的私人订制,能直接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特别好!”洛阳三中各年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们这样评价。
智能阅卷帮助老师减轻负担
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许多教师的真实写照。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说给孩子减负,然而今天我要强调,教师也是需要减负的。”
教师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有调查显示,中国的中小学教师每周的实际工作时间平均值为54.5小时,一些地区的高中主课教师日平均工作时长16小时,远超法定时间。“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负担沉重是不争的事实。”
而据统计,在这16个小时当中,老师仅用于作业批改、学情统计等简单且重复的工作时间占比就达到了40%。如果能把这部分时间节省出来,老师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聚焦在课程设计、课堂活动、关心学生等方面上,对教学赋予更深入的思考,与学生建立更多良性互动,也能得到更充分的休息。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强调,“在对教学的改变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可以作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大数据可以帮助老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批改作业,替代一些机械式的劳动,减轻教师负担。”
洛阳三中已经将智学网融入日常教学。从高一到高三,每周的全科周测以及月考,从组卷到出成绩,到讲评,再到分析教研,常态化使用。通过这个大数据精准教学平台,老师们可以使用电脑和手机进行评卷,客观题完全机改,主观题可以利用课下的碎片时间评卷,这样就减轻了很大一部分的评卷压力。
另外每次考试后,智学网都会为学校提供一个多层级的分析报告,老师可以及时查看,了解本次考试的成绩分析和试卷分析。学生也可以查看到自己的答题卡原卷和题目的解析,便于了解自己的薄弱项。
智学网的减负效果十分突出,老师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教研、备考,洛阳三中今年高考的一本上线比去年增长了60%。“我们一定要了解,老师一定不是信息化的专家,所以要使得技术使用的门槛比老师从粉笔盒拿一只粉笔更加简单,这样老师才愿意用,这样才可能产生连接、产生数据。”刘庆峰强调,真正好的应用,就是要让老师心甘情愿去使用。
郑州一中早在2015年就开始使用智学网,目前高一到高三三个年级的周频考试、期中考试都用它进行评卷。郑州四十七中投入建设了一个“大数据教研中心”,日常水平检测与阶段性考试都通过智学网来采集、分析学生数据,进行针对性教学,已经成为郑州四十七中特有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学校对比高一上下学期两次期中八校联考的数据,总分上线一本率提升了10个百点,进步了2个位次,各个学科的一本率也都提升了4到23个百分点不等。“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信息化教学也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四十七中副校长栗红涛十分认可智学网的应用。
郑州四十七中的大数据讲评课
“人机协作、人机耦合将是未来趋势。”目前,河南已与科大讯飞与河南已合作共建四个教育信息化示范区、三所省级示范校、六所区域示范校;校级合作业务扎根河南省50%以上区县,智慧课堂类服务学校上百所,精准教学类服务学校超过600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