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正文

直面回答"任正非之问"——教育与创新一个都不能少!

时间:2019-06-05 14:43:58    来源:中国教育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2019年5月16日,美国宣布计划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试图切断其供应链以对其进行打压。5月21日,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针对相关热点问题,接受了媒体采访。

  中国人民大学向松祚教授对任正非先生的有关采访内容称之为“任正非之问”,即“这么大的国家还能放下几张安静的书桌?科技进步光靠砸钱不行,要砸数学家、砸物理学家。”

  面对“任正非之问”——”这么大的国家还能放下几张安静的书桌?”我们不禁要思考:“为什么要有安静的书桌?”

  我们认为,任正非先生希望的“安静的书桌”,是用来认真读书的,是用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然而正如任正非先生所感叹的“又有多少人还在认真读书?”

  一个国家要想成为科技强国,首先就需要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而拔尖创新人才,要将希望寄托于当下的年轻人身上。顶尖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只能寄希望于20、30几岁的年轻人。

  那么,怎样才能营造“安静的书桌”?

  第一、任正非先生特别提及“基础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重心是要发展教育,而且主要是基础教育。任正非先生称,中国将来要和美国竞赛,一定要通过教育。

  第二、任正非先生认为,重视教育,最重要的就是重视和尊重教师。“教育就是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不能随意说教育做教育,我认为最终是要靠教师,只有教师的地位得到提升,才可能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第三、我们认为,要想营造“安静的书桌”,在整个国民教育序列中就必须要拥有一套完整的创新教育体系,完整的创新教育体系才能够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

  任正非先生在接受央视《面对面》记者董倩采访时特意引用了一个说法:“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完成的”。他表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变成人才大国,我们与别人的竞争才更加有信心,因此,小学教师应该要得到更多的尊重。当然,今天教师待遇已经比过去好很多了,但还要让教师成为最光荣的职业,国家未来才有希望,才能在世界竞技中获得成功。

  诚然,要想营造“安静的书桌”,不仅仅是要在小学,更应该从学前教育做起,建立从幼儿园到大学完整的创新教育体系。

  那么为什么要注重学前儿童创新教育?

  研究发现,虽然人的一生都拥有创造力,但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的最佳期或黄金时期是幼儿期,即2-6岁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关键期或最佳发展期。幼儿园的孩子们还没有成为“考试机器”,他们拥有天马行空的无拘无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孩子的创造性人格和创新能力要从小娃娃抓起。学前创新教育是从源头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把握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就是把握了国家与民族未来发展的命脉。抓住孩子大脑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期,进行适合孩子成长与发展规律的创新教育,才能让孩子们拥有创造未来的无限可能!

  在后期的记者专访中,任正非先生提到了一个最实际的问题,那就是创新!

  任正非认为,这个社会最终要走向人工智能!

  任正非先生提到:当下的生产线,基本上没有人的,20秒钟一部手机,从无到有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未来几百条、上千条的生产线完全是自动化的,工人的机会都不存在,没有工人阶级这个名词,公司生产阶级上基本叫“工匠”,从公司的索引,可以放大来看这个国家,国家也要走向这一步,否则国家没有竞争力的。

  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是什么?

  任正非表示,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是什么?有硬件基础,比如说铁路、公路、交通设施、城市建设、自来水各种环节的硬件设施,硬件设施没有灵魂的,灵魂在于文化、哲学、教育,在于人类文化素质。

  任正非在采访中说:“国家七十年来(取得)巨大进步,三十年来也有巨大改善,教师的生活也有巨大的进步,但是要看到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未来,而教师们担负着给花朵浇水。我们都不给花朵浇水,没有使命感,少浇水花朵蔫了,不就少了一个乔布斯吗?

  从今天抓起,如果农村的孩子二三十年以后很多都是博士、硕士,就会为国家在新的创新领域搏击,争取国家新的前途和命运,这才是未来。如果二三十年以后还是没有多少文化,仍旧是一个打工仔,打什么工,全是自动化了。

  在工业革命时代,只要有中学文化程度、中专文化程度基本上可以工作了。但是在智能化社会,这个文化程度大大提升了。一个人如果没有创新能力,那么在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必将会被淘汰。”

  点

  点击此处查看原文了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面对面》记者董倩独家专访任正非先生。”

  我们正身处现代产业崛起的伟大时代,寻根溯源,只有长期重视基础教育和创新教育,才有工业的强大,才有产业振兴的人才土壤。无论是十几年前钱学森先生提出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还是任正非先生提出的“任正非之问”——”这么大的国家还能放下几张安静的书桌?”,都离不开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只有教育、创新一个都不能少,努力发展从幼儿就开始的创新教育,才能最终摆脱困境,走上教育强国之路。只有提高儿童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因此,“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强国战略的重中之重!

  这正是我们对“任正非之问”的最好的回答!

  儿童是成长的民族、成长的国家、成长的未来!只有全社会都来重视儿童的创新教育,才能实现人才强国战略,才能让孩子们未来更加幸福的生活。这也是中国发明协会学前创新教育分会成立的宗旨。

  学前创新教育几乎是一块还未被开垦的处女地,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学前创新教育首先要回答的是“时代之问”。在人类面临从“信息时代”跨进“智能时代”、互联网将进化成“全球脑”、人类将进化成“生物机器人”的最根本的大变局时代,我们如何重新定义教育的本质、终极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教育哲学方法论?在全球的教育创新浪潮中,我们如何在文化自信中融合东西方教育的优势、给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学前创新教育还需要回答的是“强国之问”。教育不仅是重大民生,更是强国战略。“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已经困扰中国教育几十年,我们如何为教育强国战略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符合规律、贴近国情的解决方案?

  学前创新教育更需要回答的是“发展之问”。如果说,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发展,那么,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从来就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发展只是手段,而幸福才是目的。然而,幸福不会从天降,要靠孩子们自己去创造。童年的核心价值是为培养儿童未来创造幸福的能力奠定基础。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出能够“创造幸福”的人!

  自分会成立以来,在儿童创新教育领域获奖不断,喜讯频传。2018年9月,在中国发明协会、发明者协会国际联合会(IFIA)主办的第十届国际发明展览会暨第三届世界发明创新论坛上,由分会选送的“多功能语音药盒”等6项幼儿园小朋友们的专利作品荣获了2个金奖、1个银奖、3个铜奖的好成绩。这是在国际发明界第一次为幼儿园的小朋友颁发的国际发明奖。

  2018年11月,我们又推荐了3位幼儿园的“小小创客”,他们在第43届克罗地亚国际发明展上为国争光,获得了一个金奖、2个银奖。颜百宽小朋友的专利作品“色盲人行横道灯”,荣获该国际发明展唯一一个最高奖——最佳国际青少年发明奖。

  与此同时,由国家教育部、中国科协等单位指导、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使孩子们获得创意发明专利荣誉的“巧思儿童创新教育体系”成果,在全国1658项申报项目(包括60所高等院校、22个省教育厅等单位推荐的成果)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教博会最高奖“SERVE奖”。这是13个获奖项目中唯一一个学前教育创新成果。

  截止到2018年底,已有100余名儿童的创意作品申请了国家专利,20余名幼儿园小朋友荣获“宋庆龄儿童创意发明奖”,76名获得国家专利的小朋友荣获“中国发明协会小小会员”荣誉称号。受到国务院马凯副总理、顾秀莲副委员长、沈跃跃副委员长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视察和赞扬并做出批示。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