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时评>正文

中国高等教育振兴历程

时间:2017-09-23 16:36:18    来源:人民网教育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原标题:中国高等教育振兴历程

“211工程”“985工程”

作为我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策划和实行的、针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战略性政策,“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正式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是国家“九五”期间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工程,也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系统改革工程。目标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截至2011年3月,全国共有112所“211工程”院校。

在“211工程”院校建设的基础上,1998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教育部自1999年起,分别与部分省、市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分批将39所国内知名高校列入国家跨世纪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名单,这便是“985工程”。

2011年3月7日,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时表示,“985”“211”已经关上大门,不会再有新的学校加入这个行列。今后教育部还将扶持有特色的高校,比如那些在改革中归属地方的行业院校,其单个学科有的仍然处于国际前沿地位。

2016年6月,教育部宣布《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关于补充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设规划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失效。

成效:

2015年11月,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推动了一批重点建设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高,带动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优化区域布局结构。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2011年,教育部提出启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该计划针对制约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整合政策资源,出台实施一系列工程(项目),重点加强优势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力争在中西部形成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全面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缩小与东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成效:

2017年2月24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实施工作推进会表示,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实施以来,中西部高校师资队伍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服务能力和学校管理水平实现了“显著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整体面貌得到了明显改观。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国家支持体系、东部高校全方位立体式支援中西部高校的工作布局、各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已基本形成。

“2011计划”

2011年4月24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讲话时提出了“推动协同创新”的理念和要求。

2012年5月7日,“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正式启动,简称“2011计划”。该项目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共构建了四大知识领域,分别为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

截至2015年,认定了两批共38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其中,面向科学前沿类协同创新中心8个、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类协同创新中心7个、面向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15个、面向区域发展类协同创新中心8个。

成效:

继“211工程”和“985工程”两项重点工程之后,旨在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2011计划”,成了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第三个重大国家工程。通过实施“2011计划”,高校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及文化传承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本报记者 陈鹏整理)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