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时评>正文

小学科学课要精要管用

时间:2017-09-02 08:16:34    来源:人民网教育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原标题:小学科学课要精要管用

  今天是9月1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从这天起,一场改变悄然进行,小学一年级就有科学课,“小豆包”们从走进学校的那一刻起,就将迎来科学精神的洗礼。换言之,科学教育站到了国民教育的起跑线上。而且,此次颁布的新版课程标准将科学课的性质由“启蒙课程”改为“基础课程”,地位更加重要。

  毫无疑问,无论从学生全面发展而言,还是从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来说,这都是一个值得大大点赞的好消息。同时,如何上好这小学新一课,也随之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在此,我想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提出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套用这一重要论断,小学科学课同样要精要管用。具体来说,不妨从“三个并重”起步,正道直行,避免误入三条岔路。

  第一,知识与态度并重,防止走入“应试教育”的岔路。科学课当然要讲授科学知识,天上为什么会有彩虹,水为什么变成了冰,鱼儿为什么生活在水中,这些都是小学生爱问的问题,科学课有责任给出正确而又符合小学生接受心理的回答。但仅此并不够,科学课不只是教授知识,更不能以学生能答题、会做卷、考高分为满足,更高远的目标包括在科学知识教与学的过程中传递科学态度。也就是说,小学科学课应引导学生养成热爱真理、追求真理、捍卫真理的品格;使学生保持对外部世界的敏感、好奇和探索的热情,并学会用科学思维看待大千世界;还应锻炼学生实证、独立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并善于用这种能力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此外,或许在当下也是更重要的,应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科学技术的社会伦理意义,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第二,动脑与动手并重,防止走入“两脚书橱”的岔路。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要知道科学的魅力,也需要动手做一做。科学是一件烧脑的事儿,同时也是一件需要操作实践的事儿,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如此。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来源于动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表示,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这些论断道出了儿童教育的一般规律,对于科学教育更加实用。科学课最重要的目的不在于记住所谓“标准答案”,更要防止把学生变成装满科学名词、理论定律、科学家生平的“两脚书橱”。相反,只有通过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的课程设置,学生在动手尝试中,课本上那些知识才会站立起来与学生对话,知识的讲授才能变成问题的解决。这样的科学课,就不会沦为“走过场”。

  第三,校内与校外并重,防止走入“自弹自唱”的岔路。孟德斯鸠说过,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一种来自教师,另一种来自社会。塑造一代科学新人,学校教育占有重要地位,但绝不是学校、教师的“自弹自唱”。如果说学校里的科学课是在学生心田种下科学的种子,那么来自家庭、社会的熏陶和影响就是滋养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阳光雨露。小学生的眼睛最乐于发现需要科学解释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量地存在于他们生活之中,仅靠学校里每星期几小时的科学课,显然无法满足他们对答案的渴望。在这方面,家长就处在了首当其冲的位置。要求每个家长都熟记“十万个为什么”、随身携带一套“大百科全书”,固然是不现实的。但耐心倾听孩子的问题,并与孩子一起探索答案,在家庭中营造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氛围,却应该成为当代家长不可推卸的职责。同时,博物馆、科技馆、少年宫以及各类媒体等都应该成为小学生科学教育的场所,特别是要发挥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的作用,给孩子提供多样化的科学教育形式和渠道,实现校外教育与学校科学课的无缝衔接。

  惟其如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才能感受科学与生活、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从一年级开始的这堂科学课才有可能成为一场真正推动未来的改变,科学才能真正点亮祖国的明天。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