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时评>正文

“富养孩子”岂是金钱的堆砌

时间:2017-09-02 08:16:34    来源:人民网教育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原标题:“富养孩子”岂是金钱的堆砌

  不知何时起,“富养孩子”成为一些家长信奉的圭臬。但“富养”的利弊对错,社会上一直争议不断。最近有媒体发文认为,一些普通家庭非要不惜金钱养“贵”子,正在成为当下家庭教育中的一个突出弊病。

  浙江义乌一位母亲给在杭州上大学的女儿每月1200元伙食费,没想到女儿嫌少,反问母亲“这是要饿死我吗?”,并说同学的生活费是她的好几倍。

  随着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更多家庭具备了“富养孩子”的物质基础,并从前些年“穷养儿富养女”的观念进一步发展到男孩女孩都要“富养”。舍得为自家孩子花钱原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迷信“富养”等于舍得“砸钱”,且不说长此以往家长自身能否承受,更大的危害在于可能会滋长孩子不健康的金钱观、价值观。

  有人提出,“富养孩子”要依家庭经济状况量力而行,有钱可以“富养”,没钱就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乍看有一定道理,其实不然。一个家庭怎么才算“有钱”?给孩子花多少钱才算“富养”?因为不可能有明确的标准,所以对家长根本起不到多大的指导作用。要真正走出所谓“富养”的误区,家长就要清醒地认识到:“富养”的核心要素并非金钱,而是教育智慧和教育方式。

  无论高收入家庭抑或工薪家庭,“富养”都不应以金钱作为衡量标准,“富养”之“富”,重点在于家长对孩子的关爱精神之“富”和教育智慧之“富”。相比金钱,家长更应该投入的是时间,是对孩子身心的关爱和足够多的陪伴,帮助孩子从小建立完善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对父母都缺乏感恩之心,恐怕很难指望其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金钱投入的多寡,从来都不是育人的核心要素。在古代,孟子幼时家贫,但孟母三迁、断杼教子,她用爱和智慧对孟子进行了真正的“富养”。在当下,山西长治女生李雪同样用自己的行动做了有力的证明。她家境贫寒,父母均患有重病,在当地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下,今年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最近,李雪把上班后首月的工资捐献出来,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受到社会广泛赞誉。李雪显然并非“富养”的孩子,但她自立自强、积极回报社会的励志形象,与某些从小被父母“富养”却不懂感恩的孩子,形成了鲜明对比。

  把“富养孩子”简单理解成舍得给孩子花钱,更像是出于一种惰性,有的家长以为这样就尽到了教育的责任,释放了对孩子的爱。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教育智慧的缺乏,不知道“富养”的真意何在,不知道究竟该从何处发力。因此可以说,如果家长总是以工作太忙、不懂教育等为由推卸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即便给孩子花再多钱,因为缺乏爱和智慧的支撑,也只能算是“穷养”。

  不难发现,要扮演好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关键角色,家长首先必须增长自身教育智慧,摒弃偏颇、错误的教育观念,探索恰当的教育方式。倘若不能理解“富养”的真正内涵,不能参透“富养”“穷养”的辩证关系,即便“砸钱”再多,也很可能“播下龙种,收获跳蚤”。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