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时评>正文

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

时间:2017-04-20 09:04:56    来源:腾讯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  

  多年来,全国政协委员一直在为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提升而建言呼吁。全国两会前期,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公布了一组数字:“截至2016年底,全国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县累计达到1824个。”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公平又上一个新台阶。从整体上看,中、西部地区仍是攻坚难点地区。而对于目前基本均衡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来说,则已向“优质均衡”推进。

  【现状】——1824个县实现基本均衡

  教育部近日发布的《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也是自2013年义务教育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启动以来,教育部第4次向公众亮出教育均衡发展的成绩单。

  2016年,全国共有26个省(区、市)544个县级单位申报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522个县通过审核并接受实地督导检查。截至2016年底,全国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县累计达到1824个。其中东部地区740个,中部地区556个,西部地区528个。继2014、2015年的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5省(市)外,2016年又有广东、福建等2省所有县级单位全部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湖北、安徽、山东、吉林四省通过认定的县的比例超过80%。

  监测不是“一锤子买卖”。为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防止均衡水平滑坡,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按照《暂行办法》的规定,对2013-2015年通过国家认定的1301个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监测复查。结果发现,有10个省份的21个县出现较大滑坡,小学或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达不到标准要求,其中有3个县小学和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均不达标。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了对21个县及所在市、省的政府、教育、督导部门约谈,向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整改通知,督促全面整改到位。最后的监测结果显示,1301个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总体上略有提高。与2014年相比,2015年小学综合差异系数由0.420下降为0.407,初中综合差异系数由0.357下降为0.346。(备注:差异系数越大说明县域内校际间的不均衡程度越大;相反,差异系数越小则县域内校际间不均衡程度越小。)

  【挑战】——中、西部地区需重点关注

  尽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但要如期实现到2020年全国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的预期目标,难度还很大。据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局长何秀超介绍,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经费保障机制依然未完全落实到位、基本办学条件仍存在薄弱环节、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资源使用率有待提高、有特殊需求学生的教育及保障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没有达到《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的,到2015年全国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5%的目标。

  为了解掌握尚未实现基本均衡发展目标地区的现状,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对尚未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1200多个县均衡发展情况进行过程性监测。中、西部地区分别有48.5%、54.51%的县尚未认定,这将是攻坚难点的地区,而且小学领域也将是攻坚难点的学段。

  基本均衡实现之后,未来要走向哪里?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列出了下一步要实施的“菜单”:一是保障经费法定增长,拓宽资源供给渠道。落实政策法规,确保义务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不断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拓宽资源供给渠道。以公平发展为原则,不断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二是统一学校建设标准,实施城乡一体发展。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结合“全面改薄”计划,加快改善不达标学校的办学条件。关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所引发的人口变动对义务教育的影响,认真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同步解决城区“大班额”和农村“空心校”问题;三是精准补充教师队伍,重视学校管理改进。把校长和教师队伍能力水平提升和师资均衡配置作为工作重点,理顺校长教师管理体制、精准补充教师,全面提高校长和教师业务水平。始终坚持硬件软件并重的原则,重视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四是推进巩固提升并重,全面提高均衡水平。对未达标地区,要加大统筹力度,强化目标责任。对于新通过认定县,要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效机制,巩固均衡评估成果。基本均衡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率先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推进。

  【经验】——督导给力,财政发力,教育有力

  自2013年国家启动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督导评估认定工作以来,全国教育督导系统始终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督导的重中之重,从软硬件两个方面不断缩小校际差距、提升教育质量,通过评估督导的“杠杆”,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长远保障,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政府的经费投入机制也不断健全。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启动督导评估认定以来,各地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累计投入2.73万亿元,其中2013—2015年投入2.09万亿元,2016年投入6400亿元,完善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促进了薄弱校的发展。

  “因地制宜”推进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加大督导评估力度,统筹规划,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地位得到落实。

  福建省根据省情采取措施,实现了教育均衡发展的“西部崛起”计划,2016年所有县级单位全部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据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曾能建介绍,在强化学校管理方面,福建省推进了“强弱校帮扶模式改革”,在城区,全面实施“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的“小片区管理”模式,缓解择校问题。在3/4县市的农村地区,探索实施“职责授权、资源统调、多元扶持、分年评估”的薄弱学校“委托管理”模式,提升农村薄弱校“造血功能”。并依托传统名校,构建了56个“名校办分校、老校带新校、强校扶弱校”等形式的办学集团,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其实,“联盟办学”体制改革的探索不仅仅发生在福建,已经成为各地政府在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过程中的共识。

  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广东省实施了教育资源的供给侧改革,采取合并、托管、一校多区、集团办学、建立学校联盟等多样化办学体制,推动名校输出优质教育资源、输出先进办学理念,带动其他相对薄弱学校共同发展;广西柳州市柳北区、城中区,河池市金城江区制定统一要求推进集团化办学,通过“紧密型”“联盟型”“协作型”组建教育集团,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而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组建了14个城乡学校捆绑发展联合体,实施区域“一体化办学”,都有效地推进了义当地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改革越向纵深推进,遇到的硬骨头越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必须敢于动真、碰硬。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介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山东省的“一把手工程”。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过程中,山东省委、省政府牢牢抓住“人地钱”三大难题,出台了一系列真招、实招和硬招,在全国创造性破解了制约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师资配置的诸多难题:盘活资源、优化存量、创新管理,着力解决了“人从哪里来”的问题;实行省市县三级统筹,着力解决了“地从哪里来的”问题;政府财政投入、融资与降费相结合,着力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数”说均衡】——

  2.73万亿元———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启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以来,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义务教育阶段经费累计投入2.73万亿元,其中2013-2015年投入2.09万亿元,2016年投入6400亿元;另全国近4年总投入中县本级资金1.6万亿元,占总投入的58.7%。从县的类别来看,2016年之前实现基本均衡的巩固县4年来总计投入1.5万亿元,2016年达标县投入3700亿元,未达标县投入8600亿元;县本级投入分别占三类县总投入的70.9%、61.1%、36.4%。

  130万人———4年来,全国共新补充教师约130万人,其中2016年新补充33.6万人,近4年全国交流教师校长185万人次,其中2016年交流51.5万人次。同时,4年来全国共新建学校1.2万所,改扩建学校19.1万所,新增学位近2000万个,新增校舍面积3.4亿平方米,新增实验室、功能室697万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2839亿元,新增图书11亿册,新增计算机966万台。

  130余万———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新补充教师约130万人,其中2013-2015年新补充教师95.7万人,2016年新补充33.6万人;另全国近四年新补充教师中,音体美科学信息教师22.8万人,占新补充教师总数的17.6%。从县的类别来看,2016年之前实现基本均衡的巩固县4年来共新补充教师57.4万人,2016年达标县新补充21.39万人,未达标县新补充50.5万人;音体美科学信息教师分别占三类县新补充教师总数的18.5%、19.6%、15.8%。近4年全国交流教师校长185.06万人,其中2013-2015年交流教师校长133.6万人,2016年交流51.5万人。(数据来源:《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报告》)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