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间流行这样一句话:适合孩子们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由此想到,教师的培训是不是也应该从教师的实际需要为出发呢?教师,每天忙于教育教学实践,只有那些与教师实际需求有关、接地气的培训才是老师们喜欢的。
培训要“实”
对于一线工作的教师来讲,他们最关心的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如何来解决。诸如:学生逆反心理怎样解决?个别学生出现早恋问题怎么办?……这些问题,看似很小,但往往影响工作的顺利进行,部分教师常常为此一筹莫展。对于这些,点面小的,教研组间就应及时组织开展研讨;范围比较大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就应该开展全校性的讨论,寻求更加恰当的解决方法。实际上,在不断地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提升了自我。我们应该更多地提倡学校层面的校本培训,它机动灵活,能够针对不同教师弱点因材施训,实效性强,是老师们最喜欢的培训方式。
培训宜“新”
如今,由于教育信息化的介入,使教师培训的形式不再仅仅是以往的“一人讲,大家听,讨论再提升”的模式了,教师们更喜欢那些“一对一、多对一”的互动式培训。部分教师个体为了追寻自我成长,参与了网络上的各种学习,如:教育论坛的讨论、教育QQ群的交流、名师工作室空中课堂的研磨、微信群的互动等,由于培训的动力源自内心自我提升的要求,因此,这类自我量身定制的培训,教师参与起来更有动力,成效也更明显。有关机构应该促使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培训方式及内容,以此提升自我。
培训需“活”
对于传统的培训项目,可以灵活地改变培训形式。如:在教师间开展读书活动,可以在交流的地点、方式上进行一些变化,增加趣味性。不必强求教师读书后非得写一篇读书笔记,可以坐在一起谈谈感想,推荐好书;还可以练习书法,写写所读书中的优秀片段等。优秀教育经验的交流,则可以选取典型案例,采取主讲者与教师互动的方式。激发教师积极性的培训,效果自然明显。
作为教师培训,其起点就应该是教师的兴趣、需要,一定要是适合老师的,这样教师成长起来动力才十足,才会感觉培训不是一种负担。(郑运福 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塔峪镇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