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时评>正文

古诗词让家庭教育更有营养

时间:2017-04-20 09:05:05    来源:腾讯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刚刚过去的寒假,这句古诗和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一起爆红。小才女武亦姝温婉知性、气定神闲,满足了妈妈们对于自家宝贝的所有幻想。而古诗词亦再次进入网友视野,引发热议,也带火了诗词背诵这一课外任务。

  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有人说,新文化运动几近百年,传统诗词文化大有复兴的势头。高手对决,以诗为剑,气韵酣畅,热闹非凡。家长们在这种热闹中,也沉潜下喧嚣的心,感受到国学之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对人文养成之影响深远。前些日子,全国家长的朋友圈里,诗词大会的花边幕后被刷屏,蹭热度的培训机构更是弄得人心痒痒。结果呢,在图书市场上,用书店导购的话说,“《给孩子的古诗词》《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等图书,差点卖断了货。”

  读点诗词,总是好的。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从古至今,中国的童蒙教育就从未离开过古诗词的濡染。一来,让孩子读点诗词,会多点历史认知与文化正气。千年往事凭诗见。盛唐也好,晚清也罢,《诗经》与《乐府》一样朗朗上口。词韵之美在其次,文化之气最动人。时光流转,物事变迁,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都在更迭,但国人对传统文化血脉之渊源,纵使丝丝缕缕,已然割舍不断。二来,让孩子背点诗词,会有点浩然之气和温婉情怀。腹有诗书气自华,诗词磨砺的是人性,砥砺的是人心。“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性的力量,是对抗粗鄙生活最好的“净化器”。往小处说,诗词让人辽阔而淡然;往大处说,诗词叫人知耻知礼知不可为,“再使风俗淳”。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就有代表提出,“希望中国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儒者,不论城市和乡村。”

  教育孩子读诗背诗,是浩大久远的家庭工程。这事有三个忌讳:一忌三分钟热度。节目热闹,读诗酣然;节目播完,诗扔一旁——如此全民读诗,不过成了叶公好龙式的“外行”。二忌新形式主义。诚如学者所言,《中国诗词大会》比拼的绝不是记忆力,而是对审美、对感知、对体用的回归,让我们的口耳鼻舌触重新敏感起来。 PK得精彩与否、擂主换了几个,这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我们能否体认诗词对家庭教育的添暖之力。不是为背而背,更不是为秀而秀,家长带孩子读诗,不是为了满足“上台秀秀”的虚荣。三忌食古不化。古诗词虽好,却也要甄别选择。写诗的不都是圣人,旧时诗词未必合适今日场景。心中有诗词,不是老学究般逞口舌之强、言辞之利,而是感受诗意之美、享受诗意人生。

  真正的古诗词教育,是要让它成为家庭教养的必修课:提升学养,增益情怀。对家长来说,传统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倒是有几个小秘诀:比如改“让他背”为“陪他背”,读点古诗词,不只是孩子的功课;又比如经常玩玩“家庭诗词大会”,就像《红楼梦》里的诗词大会一样,小游戏里有大乐趣,小节目里有大格局,让兴趣成为孩子读诗的伙伴,让求索成为孩子背诗的动能。此外,诗词选择也要循序渐进、适合孩子年龄段与理解力,既不能急着一口气吃成胖子,更不能良莠不分拿来就学。“熟读成诵”,还要独立思考。因此,既然要读诗背诗,家长首先要是个诗词好老师。

  一首诗、一阙词,万千气象,万千山水。古诗词成为家庭教育必修课,就不妨多点真性情、少些风雅病。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